2011年4月25日,浙江省侨联海外委员、舟山市侨商会海外顾问、日本亚洲通讯社社长徐静波回到舟山,受到了市长周国辉,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张兵,副市长王忠志等市领导的亲切接见。
4月26日,舟山电视台新闻记者专程对徐静波社长进行了采访。
采访中,徐静波社长首先介绍了日本气仙沼市。在产业合作方面,他介绍到,大地震后,该市的许多水产企业经过地震已经被破坏,而这些企业的人才还是存在的。舟山的水产业跟气仙沼市的产业相似,可以互补。舟山可以把他们的人才引进来,提升舟山水产加工的水平。也可以把他们的原材料运过来,在舟山加工,之后再运回日本或直接销售在中日市场,合作的途径和空间还有很多。他介绍到,地震发生后的第二天,周国辉市长得到消息后马上打电话,委托我代表周市长和舟山人民去看望气仙沼市的受灾人民。我带着周市长的慰问函,辗转来到气仙沼市,受到该市民主党干事长和当地的两位财经领袖高规格的接待。他们对舟山人民送来的慰问和帮助非常感动。慰问进一步加深了舟山与气仙沼市两地的友谊。
徐静波社长对“舟山群岛新区”的发展提了几点建议。他说,我希望我的家乡能成为世界著名的产业基地,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,单凭物流产生不出很高价值的经济,还要有制造业的支撑,这样就像两条腿走路,才能走得稳。舟山优良的深水港口非常适合国际物流,若加上优良的港口工业,将会成为舟山群岛新区发展的很好的方向。比如说木材中转,单单做中转,产生不了高附加值,但如果把木材做成高档家具,那么就能产生高附加值的产品。
徐静波社长谈了日本用人留人的做法及新区发展的优势和前景。日本的经验是,要留住人才,就要有发挥个人能力与才华的空间。舟山决定把海洋学院搬迁而整合资源兴建一个海洋科教园区,是非常正确的。舟山的开发和建设就要多引人才、多留人才。要靠我们的人才去规划好,这么好的地方,别破坏了环境,得先谋而后动。新区考验我们怎样去先行先试?我认为可以做“国际物流岛加制造中心”这个模式。像苏州,是制造中心,但没有大宗物流;像新加坡,是港口,但不是制造中心。深圳从当时的小渔村迅速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,靠的就是特区先行先试。舟山就很有希望,舟山有造船、机械、螺杆、医药、纺织、化纤、电子电机、水产制品等,有中国造船基地、中国螺杆之乡等美誉;深水良港众多,有矿砂、石油、粮食、大宗商品中转(储备)基地(中心)等盛名。我们要好好利用国家给我们先行先试的政策,大胆尝试,敢为人选,多条腿走路,多方面发展,最大程度地开发好利用好保护好优美的环境和丰富的海洋资源,在此基础上把新区建设成继香港、新加坡之后引领亚洲腾飞的又一条小龙。
4月27日,徐静波社长在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汪丽珍等人的陪同下赶赴岱山县,为该县船配工业牵线搭桥。岱山县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沈兆幸,岱山县发改局局长童信宇、副局长朱志迪陪同实地参观了该县港口及船舶生产基地。徐静波表示,岱山港口及临港工业、船舶工业优势明显,将会把岱山的优势宣传推介到日本,帮助岱山招商引资、引进人才,助推群岛新区建设。(周国华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