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员风采

您的位置: 江南体育app下载安卓 >> 会员风采

刘新水:欧洲市场的出海逻辑和实战经验

[作者:丽水市侨商会 来源: 江南体育app下载安卓 时间:2025-08-06 17:24:46 阅读:486 次


  刘新水,义乌丽水商会会长、丽水市侨商会常务副会长、浙江省工商联执委。1995年起涉足跨境贸易,曾赴乌克兰考察市场,后扎根意大利罗马、维多利亚等地,长期从事义乌小商品对欧批发业务。他发起成立的义乌丽水商会,致力于搭建政府与企业的跨境桥梁,推动中国商品与品牌在欧洲的本土化落地。
  作为深耕欧洲市场近30年的“老外贸”,他从温州打火机到义乌小商品,从个人闯世界到商会集群出海,亲历中国制造业走向欧洲的多个关键节点。以下,让我们跟随这位侨商前辈的视角,解码意大利乃至欧洲市场的出海逻辑与实战经验。
 
从乌克兰的 “水土不服” 到意大利的 “柳暗花明”
 
  乌克兰试水:文化差异下的初次碰壁
  1995至1996年,国内经济不景气,怀揣着 “出去看看”的念头,刘新水与朋友组团赴乌克兰考察。然而,市场调研后他敏锐察觉:“乌克兰与中国文化不对路,商业逻辑差异太大。”这次试水虽未成功,却让他深刻认识到“文化适配性”对出海的重要性。
 
  意大利扎根:老侨领引路下的外贸转型
  从乌克兰返程后,一位意大利侨界老大哥带他转向外贸领域:“我们在温州组织打火机、眼镜、剃须刀等货品,从上海港发往意大利罗马。”1999年,他来到义乌,将望远镜、鱼缸、计算器等小商品纳入供应链;2000 年正式进驻意大利,在罗马、维多利亚做批发,业务辐射法国等欧洲国家。“那时利润高,义乌小商品在欧洲很吃香。”他回忆道。
 
欧洲生存法则:合规为基,品质为刃
 
  合规先行:从报关细节看商业信誉
  谈及在意大利的经营心得,刘新水反复强调“遵守当地规则”:“报关、品名、装箱单,每个细节都要严谨。欧洲市场成熟,法律红线绝不能碰。”他举例,曾有侨商因忽视产品认证被处罚,“合规不是束缚,是立足之本。”
 
  品质突围:让“中国制造”比肩欧洲标准
  “中国产品品质已不劣于欧洲,但要把好东西展现在国际市场。”他以义乌小商品为例,早期靠性价比打开市场,如今更注重工艺升级:“同样的鱼缸,我们的密封性、设计感不比意大利品牌差,价格却更有优势。” 这种“品质自信”,正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底气。
 
给出海企业的“过来人建议”:选对土壤,借势而为

  市场选择:先从“友好国家”试水
  面对当下复杂的国际环境,他给出务实建议:“先选择对中国友好的国家起步,成功率能达60%~70%。”以意大利为例,中欧班列缩短物流周期,华侨社群提供本土化支持,这些“友好因素”让贸易壁垒相对可控。
 
  商会赋能:做政府与企业的“双向桥梁”
  作为义乌丽水商会的发起者,刘新水视商会为“出海孵化器”:“我们帮政府做招商引资,为企业对接资源、推广品牌。比如组织参加博览会,让义乌小商品通过商会平台触达更多欧洲采购商。”在他看来,商会不仅是乡情纽带,更是政策落地、信息互通的功能性平台。
  从90年代单枪匹马闯欧洲,到如今依托商会组织“兵团作战”,刘新水的经历见证了中国侨商从“个体谋生” 到“群体赋能”的转变。正如他所言:“当年靠温州打火机打开市场,现在靠义乌小商品链征服欧洲,未来中国会有更多高端品牌站上国际舞台。”
 
 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,像刘新水这样的老侨商,用三十年跨境经验证明:出海不是冒险,而是“选对土壤、深耕品质、借势组织”的系统工程。当义乌小商品市场的灯火与欧洲货架上的“中国制造”交相辉映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品的流通,更是中国商业智慧在全球市场的生长与绽放。(完)
 
 
 
 
 

 

相关新闻

Baidu
map